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甚至是颅面的畸形,主要表现为牙齿拥挤(如“虎牙”)、上牙前突(俗称“爆牙”)、下牙前突(俗称“地包天”、“兜齿”)和上下牙前突。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发布的牙颌畸形普查统计结果显示,牙颌畸形在适龄儿童中的发病率为70%,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大约有2/3的适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颌畸形。
乳牙有病也得治
专家指出,很多家长认为“乳牙早晚要脱落更换,乳牙有病不必治疗”,这是极其错误的认识。如果乳牙还没到正常替换的时间就由于龋坏而脱落或被草率拔除,其间隙会被邻近牙齿占据,当恒牙萌出时就会出现间隙不足,产生拥挤错位甚至恒牙无法萌出的情况。如果乳牙缺失的数量过多,还会严重影响咀嚼功能,造成上下颌骨发育的不协调,形成“地包天”或下颌偏斜等畸形。另外,有的乳牙由于牙髓或牙周组织炎症继发乳牙根尖炎症甚至与牙槽骨发生粘连,到了替换时期会逾期不脱落,由于滞留乳牙的存在,其继替恒牙就可能错位萌出或无法萌出。因此,乳牙出现问题也应及时治疗。
牙颌畸形不仅与遗传因素相关,还受后天习惯制约。儿童大约6岁开始替换牙齿,12岁左右替换完毕,在这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他们牙齿和颌面部的变化也“翻天覆地”,而这段时间内影响牙颌面发育的因素有很多,应该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比如许多孩子有吮指、吐舌、咬唇、用口呼吸等不良习惯,如果家长不及时纠正这些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牙颌畸形。另外,全身因素和局部疾病因素,如传染病、营养不良、内分泌因素、维生素缺乏、唇腭裂、下颌髁状突良性肥大症、颜面肥大症等也会导致牙颌发育畸形。
12岁左右是牙齿矫正的最佳年龄
进行牙颌畸形矫治的最佳年龄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视具体病情决定。
对于单纯的牙齿排列不齐来说,12岁左右是孩子进行牙齿矫正的合适年龄,主要因为此时口腔内恒牙大多已萌出,牙弓发育已基本完成,因此牙齿不齐的发展也已基本定型,否则,过早戴上牙套反而使牙根可能受到损害。另外,这个年龄阶段孩子颌面部发育仍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期,而牙齿矫正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利用颌面部的生长发育潜力从而使牙齿移动及牙槽改建的效率达到最佳水平。
而对于一些严重影响颌面部正常生长发育的牙颌畸形,如“地包天”、上颌前突、下颌偏斜、严重的牙齿拥挤等,需要在牙齿替换期甚至乳牙期即着手治疗。所以,家长应留心孩子的牙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应及时找口腔正畸专科医师进行咨询,千万不要错过正畸的最佳时间。
一月一次口腔复查不可缺少
现在儿童课业负担重,经常有儿童因为多种原因错过复诊时间,致使牙齿出现异常不能及时发现,有的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一般而言,正畸儿童要每个月复诊一次,正畸期间牙齿处于“非常时期”,一点小松动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而一个月一次的复诊,不仅有助于医生矫正牙齿的进度,采取下一步矫正措施,还能对患儿的口腔卫生状况进行督导。因为患儿的牙齿不在医生的掌控之下,所以患儿家长与医生多沟通,争取带孩子按时复诊,医患双方互相配合,才能达到较好的矫治效果。
其次,正畸疗程一般较长,有的患者要戴长达3年的矫正器,在此期间,患者一定要保持口腔清洁,勤刷牙,一般要求每顿饭后立即刷牙,去除遗留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以免正畸期间出现龋齿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