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牙科就诊时,会听到医生建议 “做牙冠修复”,此时往往既担忧牙齿健康,又纠结治疗费用。其实,牙冠修复并非 “盲目消费”,了解其适配场景、材质差异和价格构成,能帮大家避开陷阱,甚至省下几千元。
一、什么是牙冠?这 5 类情况必须做牙冠修复
牙冠,俗称 “牙套”,是覆盖在受损牙齿表面的 “保护帽”,能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咀嚼功能,同时为脆弱牙齿提供保护。并非所有牙齿问题都需要做牙冠,以下 5 类情况是明确的适配场景:
1、根管治疗后的牙齿
牙齿做完根管治疗后,会失去牙髓(神经和血管)的滋养,变得脆弱易断,日常咀嚼硬物时容易出现裂纹或断裂。此时做牙冠,能像 “盔甲” 一样包裹牙齿,避免牙齿折裂,延长使用寿命。
2、大面积缺损的牙齿
若牙齿因蛀牙、外伤导致大面积缺损,仅靠补牙材料(如树脂)无法提供足够支撑,补牙后容易脱落或牙齿继续崩裂。牙冠能覆盖整个牙体,恢复牙齿的完整性和咀嚼力,比单纯补牙更耐用。
3、牙裂综合征患者
牙齿出现隐裂(表面有裂缝但未完全断裂),平时可能无明显疼痛,但咀嚼时裂缝受力会加重,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完全断裂。牙冠能将牙齿整体固定,阻止裂缝扩展,避免牙齿进一步损伤。
4、严重磨损、变色或形态异常的牙齿
长期磨牙、咬合不当导致牙齿严重磨损,牙冠高度降低,影响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
牙齿因四环素、氟斑或外伤导致严重变色,常规美白效果不佳;
牙齿形态异常(如过小牙、畸形牙),影响美观和功能。
这类情况通过牙冠修复,既能恢复牙齿正常形态和高度,又能改善外观。
5、作为牙桥基牙或种植牙上部结构
做固定牙桥时,需要将缺牙两侧的健康牙齿磨小,套上牙冠作为 “基牙”,支撑中间的假牙;
种植牙完成种植体植入后,需要在种植体上安装牙冠,才能实现正常咀嚼功能。
免责声明:文章和图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