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进行[轮廓固定]
才能省时省力还年轻呢?
搞定[轮廓固定],来看这一篇就够了!
轮廓固定概念
轮廓固定本质就是以针剂微整的方式进行深层骨相的填充(因为衰老的根源是骨质流失),用特定的材料把我们面部骨量不够的地方填充固定起来。
简单点,就是以“深层骨相填充+面部轮廓支撑”为目标,以针剂微整的方式通过骨相补充、面部高光点、软组织提升调整等方式进行面部提升抗衰规划。
首先理解“轮廓固定”的骨相填充原理:
拿帐篷举例,它原本是很松很垂皱巴巴的布,如果把骨架放进去,帐篷就成型撑起来了,皱巴巴的一块布就能立体收紧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把咱们的皮肤比作帐篷布,面部骨骼比作帐篷骨架。
只要固定好帐篷骨架,帐篷布就会光滑平整了,面部骨骼量补足了支撑力就会变强,软组织和皮肤就会提升紧致。
如何区分内外轮廓
轮廓主要分为内轮廓和外轮廓,我们常用[内外轮廓]来分析一个人的脸型和立体度。
外轮廓,就是从发际线到太阳穴和下巴的连接线条,也就是我们的“脸型”。
当面部出现太阳穴凹陷、颧骨突出、下巴后缩等造成面部外轮廓不流畅时,视觉上就会显得面凸骨凹,憔悴老态。
内轮廓,是经由五官连接的线条,包括额头、眉弓、鼻子、苹果肌、鼻基底、颌面等,常被称作“面中部”。
内轮廓区域的软组织较多,容易产生凹陷纹路,引起松垮下垂、面部不立体等,从而让面部视觉上显得扁平松垂,充满疲态。
轮廓固定先后顺序:先外轮廓后内轮廓
原因:
①面部衰老核心是骨量流失、韧带松弛,先做外轮廓的固定U+V来对深层的骨量进行补充,同时提拉韧带和面部支撑点,来带动内轮廓的韧带、肌肉、软组织往上走;
②第二步对内轮廓的软组织凹陷进行填充,这样才能确保内轮廓补充的软组织量在正确的位置,而且能被挂得住;
③如果先做内轮廓的软组织填充,而韧带组织依旧是松弛的情况,就会出现皮肉分离的情况,导致越填越松垮、馒化的问题产生;
④少量多次,外轮廓固定后3个月进行内外轮廓的修饰,同时对外轮廓进行二次补量,这样效果加自然好看,很好规避过量注射的问题。
不同区域,不同固定
如果盲目采取“见凹就填,见垂就撑”这一粗暴的思路。
大面积、大剂量的浅层填充,就很容易导致馒化、僵感、面部断层的出现。
轮廓固定操作前,要先针对轮廓松垂的层次进行科学评估。
然后根据对应原因,进行分层、定点注射。核心就是将衰老引起的骨骼、韧带和浅层软组织之间的失衡,和谐地进行统一年轻化。
可以这么说,轮廓固定是一种高阶的轮廓形态修饰和改善的思路。
它不仅有底层逻辑支撑,还有系统的定点注射打法地图。比如目前流行的内外轮廓形态修饰注射地图。
(PS、不是把所有点位都注射一遍,医生会根据你的面部实际情况来评估哪些地方需要改善)
U区轮廓塑形:额骨、颧弓、太阳穴
额骨固定:前额弧度饱满柔和改善抬头纹
太阳穴固定:改善凹陷,自然衔接,柔化颧骨,预防眉眼下垂
T区中轴线修饰:眉弓、颧骨、五官
眉弓固定:凸显眉骨轮廓,增强眉眼立体感,改善眼袋泪沟
颧骨固定:饱满苹果肌、弱化印第安纹、法令纹
鼻梁固定:立体提升T区轮廓,修饰鼻部线条
面中固定:美化骨性凹陷,延缓五官松垂
V区下颌缘提升:下颌角、下巴
增加下庭支撑力,延缓双下巴,下颌缘模糊
提升面颊两侧肌肉,避免出现嘟嘟肉,木偶纹
免责说明: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