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抗衰的队伍,因为当下的医疗美容科技是可以有效赋予达成抗衰的,抗衰类的医美项目很多,但不要把轮廓固定和填充混为一谈。
轮廓固定和填充是一样的吗?
面部填充,主要是为凹陷部位补充流失的容积,主要以浅层平铺填充为主,填充的层次是皮下的脂肪浅层内。但面部的深层衰老,是面部整体框架萎缩+连带韧带、筋膜发生移位,导致软组织失去支撑,从而造成肌肤下垂态势。
而「轮廓固定」并不是哪里凹了填哪里,它是以“内轮廓+中轴区+外轮廓”调整为目标,以微整的方式通过骨相补充、面部高光点、软组织提升调整等方式进行面部提升抗衰规划。
因为衰老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所以抗衰也应该强调整体。而「轮廓固定」的打造思路,就是基于整体改善思维,不是只满足某个部位的年轻紧致。遵循先外轮廓后内轮廓的原则 ,分层重构,打造面部年轻态。如有需求,建议咨询正规医美机构。
轮廓固定具体怎么做?
轮廓固定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外后内、先深层后浅层的注射原则。
1、先上后下
进行面部轮廓塑形时,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固定。例如,首先固定额角、太阳穴发际线,然后再固定耳前和颊区,较后固定下颌角。上部的固定可以有效提升中下部的效果,减少下部固定的用量。
2、先外后内
韧带线外侧组织下垂速度比内侧快。在治疗过程中,首先需要固定韧带线外侧的组织,这样可以使内侧组织有一定程度的提拉和紧致,从而减少对内侧组织的固定用量。例如,当太阳穴发际线被固定后,可以发现苹果肌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泪沟也变浅了。因此,这样就可以减少对中面部的治疗量,避免中面部出现肿胀感。
3、先深层后浅层
在衰老过程中,深层组织流失更为突出,而浅层组织下垂相对较少。因此,在治疗时,首先应该对深层组织进行固定,然后再考虑少量填充浅层组织,甚至有时可以不进行填充。如果过量填充浅层组织,可能会在长期内加重组织松弛的情况。即使在进行泪沟填充时,也应以在深层骨面填充为主,以避免过量填充浅层组织引起的"丁达尔"现象。
免责说明: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